西安心理咨询-西安心沁源心理咨询中心      西安心理咨询电话:029-87889380 | 西安心理咨询范围: 西安心理咨询 | 学生心理 | 婚恋心理 | 企业EAP心理 | 厌学心理
YC03
YC02
地址:西安南稍门十字东北角泛美大厦B座2405号
热线:029-87889380 18691886773 13772131982
乘车:12、26、46、31、14、40、215、323、36、258,地铁2号线南门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青少年心理 >

研究生患抑郁和焦虑如何调整

编写: 时间:2018-04-27 点击:
咨询预约: 87889380 13772131982 西安心理咨询专家 - 郑老师为您排解各类心理问题
咨询范围: 青少年心理 婚姻情感心理 企业员工心理 职场心理 心理养护
专家提醒: 遇到心理问题,及时咨询心理专家,尽快解决心理问题能够让自己很快进入健康,阳光的生活
                                                             研究生患抑郁和焦虑如何调整
梵高、海子、川端康成,我们看到一代杰出的头脑毁于疯狂,而这只是众多抑郁症患者中的一部分。据调查,研究生群体的心理状况呈倒U型分布,二年级研究生的心理状况相较最差,女性研究生的心理状况也稍差于男性研究生。
研究生的致郁原因主要有科研压力、社交恐惧、经济不独立及与父母的沟通障碍等(数据来源:《我国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综述》)

心理疾病成为研究生教育中越来越令人担忧的问题,最近一项调查的数据可能会促使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考虑采取干预措施。

 

全世界因严重心理健康问题而寻求帮助的研究生越来越多。尽管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有所增加,但我们对研究生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了解依然极其匮乏。世界各地的研究生们都在为巨大的心理健康问题而苦苦挣扎。

 

近年来关于研究生群体心理健康的研究集中在研究机构内的人群,如2014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报告和2015年亚利桑那大学的报告。前者指出,生物科学研究生中有43-46%的人感到抑郁,后者则指出大多数博士生称承受了“高于平均水平”或“巨大”的压力,将学校及教育相关事情列为压力的最重要来源。尽管这些调查展现了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但仍需更多研究来进一步确定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程度,以及性别、师生关系和工作-生活平衡感受等主要变量对该群体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研究过程

 

为了了解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采用了经临床验证的焦虑量表(GAD07)和抑郁量表(PHQ09),通过社交媒体和电子邮件开展了一次综合调查,调查人数总计2279人,其中90%为博士生,10%为硕士生。受访者来自26个国家、234家机构的不同学科领域,包括生物/自然科学(38%)、工程(2%)、人文/社会科学(56%)及其他(4%)。调查数据表明,感到焦虑和抑郁的个体在研究生群体中十分普遍。虽然该样本为便利样本,即有焦虑和抑郁史的人更可能回复调查,这些数据应该还是可以促使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考虑采取干预措施。

 

研究生群体中的心理健康危机

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研究生患抑郁和焦虑的可能性比一般人群高六倍

41%的研究生在GAD07焦虑量表中的得分达到中度至重度,而此前调查显示在一般人群中这一比例为6%。

此外,39%的研究生得分达到中度至重度抑郁,而同一量表调查一般人群的这一比例为6%(图1a)。研究生群体患抑郁和焦虑的比例显著高于一般人群,为了进一步了解相关影响因素,我们还调查了在不同性别、不同工作-生活平衡感受及不同导师指导质量的背景下,焦虑和抑郁的发生情况。

跨性别与/或性别不适(gender-nonconforming)人群面临抑郁或焦虑的风险在上升。此外,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精神疾病。在研究生群体中,我们的调查结果也支持这些结论,跨性别/性别不适及女性研究生患焦虑和抑郁的比例显著高于男性研究生(图1b)。跨性别/性别不适学生患焦虑和抑郁的比例分别为55%和57%,而女性学生分别为43%和41%,男性学生分别为34%和35%。

 

工作-生活平衡与身体及心理健康状况有关,教师中有人长时间工作,工作-生活平衡程度也各不相同。然而,人们对于研究生群体的工作-生活平衡却知之甚少。我们询问受访者是否同意“我的工作和生活平衡得很好”,56%中度及重度焦虑的学生表示不同意,24%同意(图表1c);55%抑郁的学生表示不同意,21%同意。这些结果表明,良好的工作-生活平衡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最后,调查发现在感到焦虑及/或抑郁的研究生中,有50%不认为PI或导师“真正”给了他们指导,表示认同的焦虑和抑郁学生分别只有36%和33%(图1d),而研究生与PI或导师的关系影响着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这样的调查结果令人担忧。大部分感到焦虑(49%)和抑郁(50%)的学生不认为PI/导师给与了他们充分指导,认同的学生分别为35%和32%。关于PI /导师是否正面影响他们的情绪或心理健康时,48%的焦虑学生和47%的抑郁学生给出否定回答,34%和31%的学生给出肯定回答。

 

此外,大多数感到焦虑和/或抑郁的研究生不同意“PI /导师可以为其职业发展提供帮助”这一表述(53%和54%不同意,37%和35%同意),也不认为受到PI /导师重视(55%和56%不同意,34%和30%同意)。这些数据表明,研究生与其PI /导师之间有力、正面、积极的指导关系与较低的焦虑、抑郁显著相关

研究生患抑郁症并非一蹴而就,大学时期考试、恋爱、就业等诱因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干预措施

 

增加获取心理健康支持的途径。许多研究生院校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非常注重未来生物医学工作队伍的建设。NIH在这方面发挥了示范作用,它不仅成立了科学训练拓展奖励项目(BEST),还在NIH总部成立了内部训练和教育办公室——提供许多项目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尽管这类资源为许多研究生院校发展本校项目搭建了框架,但仍有许多大学缺乏足够的职业及专业发展项目。

 

职业发展包含许多对研究生的成功至关重要的技能,但却常常不被纳入心理健康的范畴。我们认为我们的数据表明,各机构有必要建立足够的职业发展办公室,以保证可以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并为需要心理帮助的人提供指引。这些基础设施的建立是保证学生成长为未来生物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一步。此外,职业发展办公室制定有助于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项目和干预措施,也将提高机构竞争优势,留住人才,从而增强生物科学人才的培养渠道。

 

呼吁改变文化。现在迫切需要让教师了解研究生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NIH内部培训和教育办公室最近在一场非常成功的活动中使用培训者受训模式(train-the-trainers)培训了下一代职业发展专家,所涉主题对他们的成功至关重要。通过类似的模式,教师和行政人员可以接受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培训,保证这些与研究生直接相关的人能够识别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并根据需要来提供充分的指导和引荐,同时还可以帮助博士生应对如今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

无人问津的心理咨询中心

 

大学应该更加注重引入专业的社会化机构与心理健康的专业人士引导学生,防止自杀悲剧的出现。

 

  通过对北京、武汉、宁夏、辽宁等多个地区高校学生的采访发现,大部分学校都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但受访学生均表示自己从未咨询过。

  宁夏某高校的小高表示,虽然心理咨询师是专业的,但自己不会向陌生人敞开心扉,“做心理咨询感觉就是承认自己心理有问题,挺丢人的。”

来自辽宁的小夏告诉记者,学校设置了心理课程,但老师基本是照本宣科,并不具有实质用处。“上课前做过心理测试,我觉得如果测试出来心理健康,就没必要做心理辅导。”

  小王是北京某高校的一名心理委员,他说,学校会定期开展一些心理辅导讲座,但主动报名的同学极少,“辅导员只能用学分强制要求,同学们即使去了也多是敷衍了事。”“班里虽然有心理委员,但作用也不大,一般都是学校出现学生因为心理问题休学甚至自杀,学院老师才会找心理委员了解同学们的动态,平时很少。”正在读研二的小赵说。 

    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潜伏期。“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它并不像感冒发烧,吃药休息一下就好了。抑郁症能够给人生活的信心和热情带来打击,自杀就是抑郁症带来比较极端的结果,而大学生是很容易被忽视的高危人群。”

  虽然很多高校设有心理咨询室或开展不定期的心理讲座,但是这样的普及教育程度还远远不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要做的更深入、更广泛。学校更应该从多方面着手提升大学生精神文化的建设。

  此外,学校应该把更人性化的关怀给予患有抑郁症或其他心理疾病的同学,而不是用冷漠消极、逃避责任的方式让学生退学、休学,把压力推向社会和家庭,这样的行为更容易导致症状加重。同时,要加强学校社会化工作,引入专业的社会化机构与心理健康的专业人士来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的工作学习。

很多学术界人士坦言自己面临心理健康问题和圈子里的压力。学术界心理疾病患者受到种种担忧的困扰:害怕无法取得终身教职,或害怕来自同事的评价等。我们及同类研究数据表明,学术界需要转变这种文化,消除羞耻感,保证学生愿意坦诚地与导师进行交流。

 

在一个天黑前离开实验室就会让别人皱眉的文化里,很难做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不断获取数据、竞争经费的压力在呈指数级增长,科学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教师和行政人员应该鼓励自我关照,鼓励高效、自省的工作方式,以推动形成更加健康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呼吁采取行动。 这些数据表明急需进一步研究干预策略,以解决研究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危机。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有效干预措施,学术界才能够为这些下一代生物科学工作者提供帮助。

结论

我们的研究表明,焦虑和抑郁在不同

学科的研究生群体中普遍存在。面对令人触目惊心的焦虑和抑郁比例,我们呼吁学术界通过设立职业发展办公室、开展教师培训及转变学术圈文化等方式,为研究生建立和/或扩大心理健康及职业发展资源。也同时引导他们及时寻找专业心理咨询老师帮助,早点得到心理疏导与心理调整。

 

------分隔线----------------------------
友情链接
在线心理咨询
热线电话:
18691886773

心理专家郑老师


微信公众号